業界行情風起云涌,變化莫測,誰將是最終的大贏家?冥冥的期待中到底是什么因素主導著企業發展的腳步呢?這便是一個企業在目標實現過程中,有關于執行的思考。
經常會聽到行業內的朋友說:今年行情較好,公司本可以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可結局與預期卻相差甚遠!心里很是冤枉??!也有人在說:沒想到這么不好的環境,公司竟然還能有這么好的業績,真是值得慶幸呀!
乍聽起來兩者只是讓我們了解了由兩種隱隱相連的問題造成的差異的結論,很少人關心事情的真實所在。那么,事件的內因和外因相互影響所造成的客觀因素究竟會如何改變事物的發展趨勢呢?表面的判斷很難確定是否“應該”如此。對于企業及企業家或者個人來說,什么事是“最冤枉”的,什么事是應該引起高度警覺或者應該讓管理者引以為戒的呢?
首先,闡明不“冤枉”的事。企業因為缺少下列條件之一“A、人才;B、資金;C、技術;D、市場”發展受阻時,只能說企業不具有條件向好的方面發展,不能說“冤枉”。其次,在上述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領導者決策能力差導致錯誤決策使企業發展受阻,只能說領導者判斷錯誤,也不能算“冤枉”。那么最“冤枉”的事是什么呢?企業發展需要的所有條件都具備,領導者的決策也是正確的,僅僅因為執行力不足、執行無效或低效導致發展受阻,這才是最冤枉的。
多數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執行目標的過程中措施不當出現問題,使戰略策劃最終被架空,成為空談。在企業內部,公司對所有客戶服務代表提出相同的要求,優秀的客服代表會克服一切的困難,靈活運用技巧和計劃謀略不折不扣地去執行,其業績呈上升趨勢良好發展。而個別人以“下坡的想法爬山”的心態,推廣不深,執行不到位,其業績遜色許多!可見,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執行力的強弱導致結果大相徑庭。
資金、技術、人才、市場是企業的必備條件,執行力則是企業成功之要素。
有這樣的例子:東北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里的人都翹首盼望日方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么都沒有變。制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只是一個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企業扭虧為盈。日本人的絕招是什么?也就是執行,他們所奉仰的無條件地執行的精神??梢姡瑘绦辛κ侵苯佑绊懫髽I成敗的最終因素。
執行算是企業在一年365天里最基本的常態。執行力,就是企業組織完成任務的能力。不過是一套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采取行動的方式來實現目標的系統流程,也是這樣的流程決定了企業全部目標的實現,當行動的結果越接近目標時,與“成功”的親密接觸越指日可待。
讓競爭受控在執行的發展中!
企業的生存面臨的首要沖擊便是行業內的競爭。在大上海有滿街的咖啡店,各家店策略基本相同,結果卻只有星巴克一枝獨秀賓客滿座。權威人士認為,一個企業的成功,其中30%靠策略,40%要靠執行。顯然,執行比策略(戰略)更重要,你可以不進行模式的創新,只需要像絕大多數企業那樣采取尾燈戰略,但你卻不能沒有完成任務的能力!而且即使你靠獨創的經營模式,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距離,如若執行力不夠就一定會被模仿者追上!在飼料行業也同樣有此現象存在,各企業對待客戶的政策差異不大,我們依靠什么贏得市場的青睞呢?執行力在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
執行力的衡量標準——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提出:并不是因為事情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難的。企業將各崗位所有的目標制定出來后,員工會因為種種困難而不去執行,此時的目標就形同虛設,企業需要具有執行力的人才,他們應該具有:自動、自發,注意細節,為人誠信、負責,善于分析、判斷和應變,樂于學習,具有創意,對工作有韌性,人際關系(團隊精神)良好,有強烈的求勝欲望。當我們有這樣的員工時,企業在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執行文化”,共同邁向成功階梯。
關于執行的思考。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對于我們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年計劃、年計劃、半年計劃、季度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等等。所有的計劃都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落實,去執行,能夠做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關鍵。對于我們的員工,成就一番事業與成功的執行力有著必然的聯系,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于實踐,才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永遠的座票,而那些永遠停留在計劃中的人只能將美好的夢想化成泡影。
天下企業千千萬,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往往是執行力,因為只有執行力才是真正直接對結果產生作用的力量。領導者的執行力將決定公司組織的執行力,個人的執行力則是個人成敗的關鍵!只有靠執行力,成功的企業才能更加欣欣向榮,失敗的企業才能重見光明;只有靠執行力,戰略才能隆隆推進,嶄新的未來才會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