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經過五年的艱辛努力,我們成為擁有十一家公司、資產過億、年銷售額愈幾億元的企業,而更令人嘆服的是鍛煉、培養出一支禾豐式的人才隊伍。今天禾豐員工以其良好的道德素養、勤奮的敬業精神而成為飼料行業炙手可熱的爭奪目標。每個在禾豐工作乃至因特殊原因離開禾豐的員工,都熱愛并眷戀著禾豐公司。他們都以公司的發展為己任,從來未發生過一次損公肥私的行為,被同行們美譽為──“禾豐現象”。如果這些也算是成功的話,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飼料界的奇跡。為什么會出現“禾豐現象”?他們何以成功?今后又將如何發展?我作為禾豐的創業者和一名老員工,從公司的采購經理到財務經理到哈爾濱禾豐總經理,再到禾豐集團財務總監,完整地經歷了整個過程,對這個“禾豐現象”有著深刻的理解。下面的思考,望聽到各位的爭鳴。
沒有偉大的夢想,就沒有偉大的企業!中國現今有很多人在飼料行業中淘金,他們或許掙了錢,但他們并沒有創出一個有名有實的企業;也有很多企業,創業時,大家很團結,但只能同苦,不能共甘,企業效益稍有好轉,業績剛有起色,即開始為利益的分配而發生口角,最后不得不分道揚鑣。原因即是企業員工各自的目標不同,企業沒有魂,沒有內在的精神寄托,沒有統一的意志、統一的信仰、統一的行動。企業的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事實上,當一個企業把奮斗目標僅僅定位在金錢的獲取上時,必然會形成兩個弊端——清高者不屑與之為伍,拜金者業成志消。禾豐公司發展到今天,從根本上說,是禾豐人的觀念決定的。從“百分之一的加入,百分之百的成功”到“團結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力量”,禾豐口號的變化,意味著“禾豐文化”的基本形成及禾豐人思想觀念的升華,而這種升華更昭示著禾豐公司無限美好的明天。
禾豐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是真誠的愛國主義熱情,是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以科學技術和誠實勞動換取成功的公平理念,是加盟禾豐共襄盛舉的平等態度,是創造價值、實業興邦的奉獻意識,是克勤克儉、克己奉公的無私哲學。”記得禾豐創業之初,深夜,躺在公司辦公室冰涼的水泥地上,我曾向現任集團董事長金衛東提出這個問題,他沉思一下,意味深長地說道:“企業要想做大,要靠我們長久地團結在一起,而能否長久地團結,要看我們是否有相同的價值觀,要看我們是否有高遠的目標。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一定數量的財富而在一起奮斗,當這個目標實現時,我們勢必要分離;而當我們是為一個崇高而遠大的目標行動時,則我們會終生在一起為這一目標奮斗,如果我們沒有實現的話,我們的追隨者也會在一起繼續為這個目標奮斗。”
美國惠普公司的創始人帕卡德先生在談到為何要創辦公司時說:“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辦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雖然賺錢是公司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我們必須更深層次地研究我們公司存在的理由——集體地成就一番單靠個人不能成就的事業,潛藏在追逐利潤背后的實際動力是做一點有價值的事的欲望,我們存在的真正目的是向公眾提供某種獨特的有用的東西,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禾豐文化的形成,初始只是來自幾位創業者的觀念,在禾豐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禾豐公司的發展戰略、禾豐宣言、禾豐質量方針、禾豐人的行為規則等較為完善的被絕大多數禾豐人認同的禾豐文化。在這個文化的形成過程中,結晶了所有創業者的智慧,更加入了所有禾豐員工的價值觀念,這是我們共同的財富。這種文化如僅被少數人認同,是不行的,它需要每個人都要認真體會并付諸實踐,直至成為自覺的行為準則。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良好的、嚴密的制度在執行中走樣,甚至藥到病未除而副作用反倒一派彰顯,也即“面前之佛而非心中之佛”,這恐怕是企業管理者最為苦惱的,要解決這個問題,物質刺激及嚴厲懲罰可能會有一定的短期作用,但絕不會有長久的療效,而根治的良方即是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且使其深入每一個員工的心中,使之有相同的觀念、一致的行動。
在禾豐公司創業之初,也曾有人提出:禾豐到底是WELLHOPE(禾豐的英文名字是WELLHOPE)還是HOPEWELL?如今花園式的廠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設計典雅使用舒適的辦公樓,以及一大批人才的成長(地位的升遷、生活條件的改善等),已用事實做了回答。那么從理論上看,禾豐的管理者是否只注重希望的灌輸而忽略結果的給予呢?NO!禾豐的管理者是注重追求結果的,在創業伊始,我們就發表了《禾豐宣言》,制定了企業各個時期的發展目標。但要得到好的結果,必須管理員工的行為,而員工的行為是由員工的態度決定的,即我們常說的,態度決定高度,而態度是由人的觀念決定的,只有管理好人的觀念思想,才能最后得到好的結果。這就是禾豐公司為什么要在員工中不斷地進行禾豐文化培訓,不僅新的員工,而且是老員工乃至老總們。強制的灌輸和重復,是乏味和枯燥的,但這也是鳳凰再生所必經的涅槃過程。
企業管理的高境界的“無為而治”,即是以人為核心,以文化為導向,以制度為準繩,以戰略為重點的管理模式。但無為而治并非是消極地無所作為,而是“處無為之事,行不方之教”。信息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越來越有賴于員工的創造力,員工的管理必然越來越趨向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在員工心中樹立起 “禾豐文化”這一真“佛”。企業管理的中心務必是人,管理重點確定無疑是人的價值觀,只有在共同愿景目標和共同價值觀的認同下,才能極大地發揮創造力。
禾豐的前期發展,是靠少數領導者的人格魅力、經驗、才智、能力奮斗牽引的結果,而禾豐的下一步的發展,必將是將少數人的觀念變成一種氛圍,使它形成一個場,以推動和導向企業的正確發展,這是禾豐管理者也是每一個禾豐人的責任。
當初東北農業大學校長包軍在給金衛東董事長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們禾豐現在很小,但你們一定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因為你們公司有自己的文化,這是別的公司所不具備的。”好文化讓禾豐有了五年的成功,但我們每一個人今后更應不斷地學習,努力實踐,從而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我們的“禾豐文化”,使之更加深入人心,從而推動禾豐公司更快地發展。我們有千萬條理由堅信:禾豐——WELLHOPE!
最后,我套用毛澤東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愚蠢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