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沈陽家喻戶曉的明星企業,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正式更名為禾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食品深加工領域縱深挺進。在企業創建、發展、升級的全過程中,有一位幕后功臣和技術主心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就是禾豐股份創始人之一、首席技術官邵彩梅。近日,記者走進禾豐股份,探求邵彩梅鮮為人知的求真創新之旅。
聽從本心 從就業到創業
生于山東農村,于南京農業大學取得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在北京開啟職業生涯,1995年參與創建禾豐牧業,邵彩梅隨后便一直扎根沈陽,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長。
1991年博士畢業,剛剛25歲的邵彩梅有很多選擇,或到高校院所,或到事業單位,但她卻反其道而行之,打定主意到最冷門的農業企業去書寫人生。“現在,碩士、博士畢業后到產業一線工作已是尋常之事,但在30年前,做這樣的決定并不容易,我聽從了自己的本心。”邵彩梅認為,經過30年的大發展,企業搭建的科研平臺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畢業生到企業去,學以致用,為產業發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實現了自身價值,感受到非常強的存在感。
正是在北京一家外企中,邵彩梅結識了金衛東等親密戰友。當創業的念頭在這群年輕人心中萌發,禾豐牧業便應運而生。26年過去,禾豐已成長為一家國際化的上市公司,在國內外建設了百余家飼料工廠。
瞄準前沿從研發到推廣
最近幾年,邵彩梅帶領科研團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以及多項省部級榮譽。但她最看重的,是目前承擔的遼寧省重大科技專項“飼料質量安全控制與低蛋白日糧技術”以及“飼料禁用抗生素替代技術”的科研及推廣。
邵彩梅介紹,受美國飼料配方技術的影響,我國普遍將仔豬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設定在19—20%。這種高蛋白含量日糧,可以促進仔豬快速生長發育。根據近年我國飼料行業產量計算,如果將飼料粗蛋白水平降低2個百分點,那么每年飼料用大豆就可減少幾百萬噸進口。
在研判到市場趨勢和用戶需求后,禾豐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低蛋白日糧技術研發,在2015年將仔豬飼料配方中的粗蛋白含量降低了2個百分點,并開展了相關的技術優化和服務配套。邵彩梅告訴記者,承擔遼寧省重大科技專項,就是要將這項領先的技術標準化并在更大范圍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普及運用,可降低仔豬前端飼料成本約30元/噸;可降低氮排放,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還可降低仔豬腹瀉率,使生長速率保持在理想水平。”
飼料中禁用抗生素技術替代,禾豐同樣先人一步。邵彩梅帶隊,反復進行試驗,尋找替代技術最佳效果組合。全新的替代技術應用后,飼料配方成本增幅明顯低于其他競爭對手。“飼料禁抗、養殖減抗、食品無抗,在我國飼料行業發展以及飼料配方技術升級迭代中,禾豐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這是我26年禾豐工作經歷中最具成就感的事。”邵彩梅說。
研判未來從需求到創新
邵彩梅特別強調市場需求與創新的關系,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生產、銷售、服務環節的模式升級,都應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企業動力。現代化養殖模式要求盡量減少人員和禽畜接觸的可能性,從養殖場設計到飼料供給方式以及飼料配方研發,都必須與時俱進。像飼料散裝運輸、自動管線投放,就必須降低飼料的粉化率,這是行業共性問題。目前專業化養殖采用的肉雞三層籠養模式,雞籠溫度、濕度、通風等環境參數指標都可控的情況下,更要求飼料研發、生產、運輸、投放等環節和養殖模式相匹配,保證和助力養殖業的降本增效。
雖然現在實地到養殖場的機會越來越少,但邵彩梅仍然堅持著下養殖場的習慣。“每次到養殖現場 都是我心里最踏實的時刻 ”邵彩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