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國養豬業迅猛發展,在養殖和消費者需求的驅動下,中國養豬業已經向減少抗菌藥物使用的方向轉變,向外看的視野也越來越普遍。近年來,中國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引導和規范抗菌藥物使用、糞污排放,以及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安全衛生。
禾豐股份特別邀請了荷蘭皇家德赫斯公司駐禾豐技術總監、中荷豬業聯盟總裁、瓦赫寧根農業大學中國校友董事會成員Jan Cortenbach,策劃了【歐洲養豬視野】系列專欄文章,以供大家了解歐洲飼料禁抗和養豬視角。
作者:荷蘭皇家德赫斯公司駐禾豐技術總監 Jan Cortenbach
“死豬”: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以上這個“吸人眼球”的題目是2021年8月11日《People’s World》刊發的一篇文章標題,指的是2013年上海黃浦江死亡豬只漂流事件。八年后,這個事件仍然受到關注,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影響之大。華人導演Cathy Yan(閻羽茜)甚至以此為背景拍攝了一部電影《Dead Pigs(海上浮城)》,講述這段養殖歷史事件。
那么,先來看看養殖場每年產生的死亡豬只數量。在荷蘭,斷奶前仔豬的死亡率平均為12%,斷奶后是2.2%,母豬是7%,育肥豬是2.5%。如果把這些數字折算到中國養殖體量的話,我們會得到非常驚人的數字,即使在最好的養殖成績下,也意味著中國每年會有1.8億頭死豬(基于4500萬頭母豬和PSY22計算)。
一些地區的大豬場可能會有自己的焚燒爐來處理焚化他們養殖過程產生的死亡豬只。但是根據個人經驗,焚燒爐通常不會為了一兩頭仔豬啟動一次,或者對母豬來說空間太小不夠用。掩埋當然是一種選擇,掩埋深度要在不污染地下水的深度,而且需要正確使用生石灰的情況下進行處理。
在荷蘭,我們是怎么處理養殖產生的死亡豬只?荷蘭作為一個人口密集且畜牧業發達的國家,我們擁有自己的一套解決方法。這套解決方法不僅僅是對豬,也包括雞、牛甚至馬和寵物等。我們有一個針對性的系統解決方案,RENDAC公司擁有dujia權力和許可來收集和處理養殖過程中死亡動物和屬于一類和二類的動物殘留物,包括對人類健康有潛在風險的動物、含有禁用物質如激素和藥物或者含有環境污染物殘留,比如二噁英或多氯聯苯的動物材料。上述這些有來自屠宰廠的物料,也有來自農場自然或因疾病死亡的動物。
1957年,荷蘭頒布了一部關于銷毀死亡動物的法律,農民不再被允許掩埋死亡動物。主要原因是疾病因素,比如炭疽,環境中存留下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超過50年。炭疽不僅危害動物,也危害人類。如果處置不及時,根據炭疽種類的不同,死亡率可以達到80%。炭疽孢子對溫度和酸性有很強的抵抗力,需要120度至少30分鐘才能殺滅。
荷蘭農民在養殖生產中如有死亡動物,都必須向RENDAC公司報告。他們通常會在第二天上門收集死亡的動物。死亡動物應當放置在路邊,使用可以輕松取掉的特殊蓋子遮住(見上圖),并且放置的位置不能給RENDAC公司的卡車造成障礙。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農場,特別是大農場在夏天的時候,選擇對死亡動物進行冷藏以減少氣味。有時候甚至會在農場建一個地下冷藏系統。這樣可以把存放死亡動物的溫度控制在10℃以下,可以延長死亡動物存放時間,這樣一來收集死亡豬只車的頻率可以降低到兩周一次。
到達銷毀工廠之后,這些死亡動物會被攪碎,先進行20分鐘135℃3bar氣壓的消毒,獲得安全產物。然后對這些產物進行干燥,并分離出脂肪和粗粉碎。以前這些會被用于動物飼料原料,但是瘋牛病(牛海綿體腦病)發生后,就不再被允許使用。這些處理的物質現在主要用來生產能源。在荷蘭,死亡動物加工生產的綠色能源總量足以滿足約 50,000 個家庭的需求,并減少200,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為了保證最低水平的疾病傳播,從這些加工廠回來的卡車需要徹底洗消。每次到訪農場,起重器和車輪框都需要現場消毒。在某些疾病如口蹄疫或非洲豬瘟爆發的情況下,也會采用特殊程序。
當然這項服務不是免費的。RENDAC公司會根據處理死亡動物的預估和歷史數量、處理成本以及處理產生產物的銷售來計算成本。計算出來的成本會呈給農業部,農業部會對最終價格做出決定。現在,每次卡車到訪的費用大概175元人民幣,然后按照每頭母豬115元人民幣、每頭仔豬35元人民幣的價格收取費用。
有人會問我:“農民真的會打這個電話嗎?這樣不是要他們掏錢嗎?”是的。我想99.99%的農民會報告他們死亡動物的情況,他們通常都會遵守法律。荷蘭70%豬依賴出口,農場主們知道,一旦爆發疾病可能會導致荷蘭出口邊境關閉,引起巨大的產品過剩,然后價格掉到遠低于成本以下,給他們帶來遠比罰款更多的損失。
所以,養殖戶對死亡動物的合理處置能明顯降低這些風險。當然,你可以隱瞞一頭兩頭死亡仔豬,不過農場管理系統如果顯示出農場明顯高的死亡率而瞞報時,會導致更高的罰款。
PS:2006年10月,擁有百年歷史的荷蘭飼料企業——皇家德赫斯公司與禾豐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在增強禾豐技術研發實力、豐富禾豐管理經驗的同時使禾豐始終擁有國際化視野、享有國際化發展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