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陽禾豐反芻技術員 季磊
今天是我加入沈陽禾豐反芻大家庭的一年三個月零十二天,我想和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庭”情況:我的家坐落于沈陽市沈北新區輝山大街143號,我就在這個大家庭的“肉牛產業化”工作。
禾豐“肉牛產業化”業務大家可能很少有了解,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
金衛東董事長2020年在行業大會上進行了一場名為《肉食者強》的演講,強調了肉蛋奶在國家復興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肉蛋奶的消費已不再是家庭的負擔,新生代也正在成為市場的主群體,他們的消費理念往往更注重價值與健康,加上非瘟對豬肉價格的影響,牛羊肉與乳制品的消費提升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在過去,許多大型飼料企業將豬料與禽料作為戰略業務,整個行業在反芻飼料品類上的研發和技術服務投入不足。與生豬家禽養殖行業相比,反芻動物養殖行業(不包含奶牛養殖)呈現出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低,養殖和營養技術參數積累薄弱,個性化和系統性養殖技術服務的需求較大等特征。可以說,目前反芻的相關市場存在著諸多的弱點與困難,但這也意味著,誰能率先解決這些問題,把握機會,誰就可能在這條新賽道上一騎絕塵。自此遼寧區“肉牛產業化”應運而生。
我的這個“家”在創業初期就面臨了很大的挑戰,2021年11月7日夜間至11月10日沈陽遭遇了歷史罕見的強暴雪,此次降雪中心位于沈陽市遼中區,正是我們肉牛養殖的基地所在,棚舍全部坍塌,十余頭牛被壓。救援迫在眉睫,公路阻斷,嚴寒徹骨。反芻人驅車數小時趕赴現場。在凌晨1點,為避免棚舍二次坍塌對牛只造成傷害,反芻管理者冒雪趕往各地考察,商量、評估轉群方案,最終確定赤峰敖漢新場址。反芻人日夜奮戰,經過8小時、418公里的行駛,近400頭牛只、70噸飼料于凌晨4點成功轉移至新場址。6天時間,救援、選址、轉群,反芻人奮戰一線,與暴雪賽跑。這就是禾豐精神、反芻精神、創業精神。
2022年,我們開啟了遼育白牛育繁推一體化暨肉牛育種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的新事業。2023年9月11日,由于遼中場址到期,牛只進行轉移,青貯也到了收割的季節急需儲備。大家連夜奮戰,披星戴月,肉牛產業化的首次青貯大會戰,歷時6天,順利完成。新的事業雖篳路藍縷,但捷報頻傳!2022年底,肉牛育種創新項目在新年到來之際,成功納入國家級項目儲備庫。2023年9月19日遼育白牛育繁推一體化暨肉牛育種創新能力提升項目開工儀式在沈陽市遼中區隆重舉行。
2022年8月我來到了平頂堡育肥牛場,在這次工作旅途中,我承擔了一項任務,那就是肉牛牧場標準化管理系統建設,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信息化”。什么是“信息化”?通俗點來說“信息化”的功能有牛群概貌、TMR 精準飼喂、飼養、日報、任務及預警周任務、今日任務視圖、業財一體化等等功能,讓我們可以一目了然了解牛群當前結構狀態;對牛群增重、采食量、TMR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指導員工該做哪些任務。當然“信息化”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此,還有很多我沒有熟悉掌握,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還要加強學習。
“信息化”落實的現狀如何呢?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最有發言權的并不是我,而應該是牧場的工人,因為每天接觸“信息化”更多的是他們,誰“干”誰有發言權。
在這里我要特別說一下我們牧場的工人“老于”同志,大家都叫他于叔。于叔可以說是工人中最具戰斗力的一個人,堪稱全能中的“全能”,令我十分佩服。“老于”同志今年 50歲,因為他每天需要接觸 TMR 精準飼喂系統的投料工作,這項工作需要對電子設備有一定的掌握。他對于電子設備的操作不是很熟練,但學習勁頭一點都不輸我們年輕人,僅僅幾天時間就能完全掌握,對這套工作可以說是行云流水。
“信息化”的用途總結起來就是為“牛”服務,我們常說一句話,要把它當“媳婦”一樣呵護、愛護。在反芻業務會上,遼寧區反芻事業線總監姜維勝經常和我們講,做業務就要像談“戀愛”一樣,要用情感、用真誠、用真心去做。在牛場做一線養殖,我想我們應該像對待“媳婦、孩子”一樣去對待“牛”,只有這樣“牛娃子”才能茁壯成長。
說到這,讓我想起在遼寧區反芻事業線總監姜維勝、沈陽禾豐農牧科技總經理宋津百帶隊到產業化平頂堡牧場慰問“牛群搬家”和“青貯會戰”的戰斗英雄時,一頭小遼白呱呱墜地,我們給她取名“白月光”,她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女兒,相信小“白月光”也會同我們一起見證著產業的進步和事業的騰飛。
于2023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