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帝漢克總經理 李小兵
十三年前那個春日的午后,大帝漢克一行20余人專程組織參觀禾豐總部,步入禾豐展廳,“計利天下”四個字帶給我們的震撼至今難忘,這不僅是一句企業愿景,更是一個擲地有聲的關于責任的承諾;而電梯口“步行上樓,有益健康”的溫馨提示,則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禾豐文化的細膩與溫度。正是這些細節,讓我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禾豐的與眾不同,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化作了可觸可感的日常。所以后來,在自媒體中看禾豐最新的故事,成為了我多年來保持不變的習慣,并且持續至今。
作為中國農牧行業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我有幸陪伴禾豐從東北一隅的創業團隊,成長為今日的跨國企業。值此禾豐三十華誕之際,翻閱案頭那本泛黃的《成長》紀念文集,金衛東董事長“好料有陽光的味道”這句話依然散發著溫暖的光芒。回顧我們攜手走過的歲月,那無數次的邂逅、經年的友誼以及禾豐文化在我腦海中的深深印記......我所見證的不僅是禾豐那些耀眼的商業成就,更是深植于禾豐血脈中的文化基因——那是一種能讓合作伙伴在每一次接觸中都感受到溫度的力量,是在歲月的沉淀中醞釀出的獨特芬芳。
禾豐股份的金衛東董事長是禾豐文化最生動的詮釋者和踐行者。他不僅懷揣著詩意情懷,更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和務實的作風。即便日常工作千頭萬緒、事務繁忙,他依然心系大帝漢克公司的發展,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這位在我們公司慶典上將《春來大地香》吟誦得令人心醉的詩人企業家,讓我萬分感謝。當他輕吟“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時,我仿佛看到了從沈陽農大走出的這位“帥才”劍指蒼穹的豪邁氣概,他曾將企業比作“大地上的作物”,他心中的那片天地,原是萬里稻菽千重浪,是飼料行業的繁榮昌盛,是禾豐的輝煌未來。他用詩意情懷經營著最接地氣的事業,恰如其分地展現了一個將理想主義與務實精神完美融合的企業家形象。
我珍視禾豐文化中那份可貴的“人間味”。從內部管理到外部合作,文化的基因如同一根無形的線,串聯起企業的每一個環節。歲月沉淀間,這份文化在我心中漸漸凝練出三種真味。
一味曰“恒”。這恒,恒在七人創業時“終身敬業”的初心,恒在市場變幻中“信守承諾”的堅守。與禾豐合作最深的感觸是:無論行情如何波動,他們永遠把“誠信”二字放在利益之前。這種文化定力,不是靠制度約束,而是源于每個禾豐人對價值觀的內化于心。
二味曰“舍”。這舍,舍在利他共贏。舍在創始團隊主動稀釋股份的胸懷,舍在技術骨干無私分享的格局。金董事長倡導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諍言,在禾豐不是空談。從汶川地震的慷慨解囊到“愛之翼”基金的持續善行,從助力中小企業成長到推動行業進步,禾豐人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商業成功,必然包含著利他的智慧。這份心系社會、攜手同行的擔當,正是禾豐文化最動人的底色。
三味曰“韌”。這韌,韌在百折不撓。從打破外資技術壟斷到推動行業標準升級,“韌”,是禾豐文化的精髓。創業初期,首席技術官邵彩梅博士帶著不到一歲的女兒從北京來到沈陽,在簡陋的車間里身兼數職;如今,她依然會為驗證一個配方,帶著團隊扎根基層記錄數據,直到找到最優解。這種扎根一線、突破技術難關的精神寫照,是禾豐人對專業的虔誠,也是他們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執著。
禾豐文化,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天然基因,是危機時刻的自覺選擇,它既有書卷的儒雅之氣,又多了一份質樸之香;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值此三十華誕,送上我最誠摯的祝福,衷心祝愿這株扎根中國大地的麥穗,繼續以文化為養料,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次走進禾豐,感受那流淌在實驗室、車間與田間地頭的文化溫度——那里有科研者的專注,有創業者的熱忱,更有民族企業“兼濟天下”的赤子之心。愿這份以“恒”立身、以“舍”生長,以“韌”致遠的文化三味,歷久彌新,香遠益清。
202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