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進言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創始人 彭進
2016年,在京西賓館,禾豐董事長金衛東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演講:《唯書與麻將不可少》(點擊可閱讀原文)。彼時,作為一家媒體的主編,亦作為金總的粉絲,我坐在臺下學習,一邊捧腹大笑,一邊頗感震撼,如此瀟灑人生,幾人能夠踐行?
一晃若干年過去,我已經告別了原東家,仍然沒有學會搓麻將,但喜歡讀書的習慣從未改變。今逢禾豐盛事,提筆時忽覺奇妙——有些緣分像種子,埋進土里時只道尋常,卻在某個春夜悄然長成了年輪。
古人談讀書,需知人論世。其實閱讀一家企業,往往亦只能從幾個人開始。我對禾豐的印象,主要來自與兩位高人的交流:董事長金衛東和常務副總裁高全利。而與他們的交流,集中在養豬和詩歌兩大方面。豬是物質糧食,詩是精神營養,我們對這兩樣東西,有共同的熱愛。
所以,這篇小文章的主題,就叫《唯有詩歌與豬不可辜負》。
豬業禾豐
2006年,我研究生畢業,進入傳媒行業,主要聚焦養殖行業報道。彼時,禾豐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那幾年,飼料行業流行一句話,北禾豐,南海大。禾豐與禾豐的諸位高人,對我而言,自然只能是默默研究的對象。
那時候禾豐市場主要在北方,很少有機會接觸。但這不妨礙我對禾豐充滿好奇,這是一家充滿傳奇色彩的企業。我和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既關心經濟,也關心政治。而根據業界傳說,禾豐的創始人和高管,在風云激蕩的中國當代史上,曾留下一些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我一直認為,媒體人要有幾分平視和民主的精神,必須勇敢無畏甚至厚顏無恥地去跟各路官員或者企業豪杰打交道,就像蘇東坡說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如果印象沒有錯,認識金總和高總,都是2014年前后,在輔音國際趙明老師的營銷年會上。金總擔任講課嘉賓,高總擔任圓桌論壇分享嘉賓,我偶爾客串一下主持人。自從認識以后,我常常本著平視理念,因為報社的活動厚顏無恥地騷擾和麻煩他們,收獲他們的幫助或者婉拒。
金總的記憶力讓我十分震驚。2014年,他只跟我短短聊過幾句,后來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居然脫口而出:“你是苗族,重慶酉陽人,南開畢業?!庇腥苏f,能記住陌生人的名字,這是對人最大的尊重。金總在這方面的修養確實得天獨厚。
金總不僅有錢鐘書一般的博聞強記,不僅有讀書人的傲骨乃至傲氣,他還善于鼓勵和褒揚人,讓人涌起無限的戰斗力(這可能就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我覺得備受鼓舞的至少有三次。第一次見我的時候,他坦率地表達了對我所在媒體的贊賞:“敢于批評某巨頭企業,媒體就應該做這樣的事情!”第二次,他在一個大型活動上不吝謬贊:“有彭進做主編,是這家媒體的驕傲。”第三次,在某一年的禾豐慶典后,他拉我進他辦公室閑聊,東搜西尋拽出一盒長長的東西:“有什么就送你什么,不要介意啊?!蹦鞘且恢|北人參,在我家躺平了很久,最后似乎生了一枚小蟲,被一個親戚拿去煲湯下肚。
關于金總,我寫過幾篇報道,被同事們認為神采飛揚(不是文采飛揚)。其實,他這樣極具個性、擅長表達的企業家,無論哪個記者碰見了都會非常喜歡——把錄音直接整理下來,不用修改,就是一篇絕妙文章。我曾經在一篇專訪里大膽用《論語》里面的一句話來評價他:“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彼麤]有刪除這句妄評。
高總是我與禾豐的另一種親密鏈接。他也是典型的東北高人,勤學善思,能言善辯,對行業有高屋建瓴的系統分析。有他在的會場,絕不會缺少笑聲與掌聲。最重要的是,高總沒有絲毫架子,對媒體的采訪或者盛情邀請,幾乎有求必應。這些年,無論是舉辦飼料論壇,還是舉辦養豬論壇,我經常向他求援,而他只要有空,都會鼎力相助。
高總曾長期負責管理飼料企業,非洲豬瘟之后,又轉型管理養豬板塊,他對兩個領域都十分熟悉,可以說,他是中國養豬行業最懂飼料的高人,也是飼料行業最懂養豬的高人。他得出的相關論斷,既接地氣,也頗具前瞻性。
2024年12月,我邀請高總參加“光頭進言”視頻號訪談,他一如既往熱情洋溢地分享了對養豬行業的觀點:游戲規則發生巨大變化,老一套不好玩了。但2025年養豬行業存在兩大機會!
在我看來,高總可能是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總體上習慣尋找機會,但在具體問題上則很犀利,這是典型的企業家思維,值得我這種記者出身的人效仿——只是悲觀地批判一切,對我們立身處世并無太多好處。
詩歌禾豐
禾豐與其他企業,禾豐人與其他農牧企業的員工,截然不同。那就是禾豐的高管身上,存在濃厚的知識分子氣質甚至詩人氣質。
農牧行業的企業家,大多數并不擅長于舞文弄墨,但禾豐的高管例外。
如果你關注禾豐的微信公眾號(wellhope1995)就會發現,上面不時有公司高管及員工親自撰寫的佳作,篇篇都是激情飛揚,字字珠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想,這大概率與金總等創始人有類似愛好相關。
我曾經問過金總一個問題:“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儒商嗎?”他坦言:“儒商有兩個標準:第一是有知識的商人,第二是遵從儒家思想道德的商人。我想只要這兩點做到了,有知識,遵從儒家傳統道德,就算是儒商?!?/p>
金總自然是一個典型的儒商。除了博聞強記,滿肚皮文史與理工熔于一爐的雜學,他還有詩才,有詩心,有詩性。某種程度上,這一點,是我喜歡與他交流的主要因緣。
他最出名的江湖故事,自然是以一首詩召集另外六位禾豐君子共同創業。
鐵生萬里金作岸,
石成千仞云為峰,
俊松枝頭鳳久立,
濤聲依舊彩梅紅。
而我見識到的,則是他在大會上開心地分享自己翻譯的詩作,并糾正其他翻譯家的不妥之處。
網上能找到他的不少翻譯詩句,例如薩繆爾·厄爾曼的《青春》: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腮、朱唇、柔膝,
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情感;
青春是生命深泉的清新質感。
2016年,趙明老師曾經建了一個微信群,拉了我們幾個詩歌愛好者一起談詩論藝。但不久就和絕大多數微信群一樣,它陷入沉默。我們在這個微信群的唱和,大概只留下一組以《零》為主題的詩歌。
詩如其人。金總在這組同題競賽中的作品,有兩首,如他的性格,深邃、樂觀、磅礴。
《黑洞》
黑洞,質的高度萃集,
暗得沒有蹤影、沒有痕跡,
光線也逃不脫它的引力。
內涵無限大,
不需要外在的體積。
……
人,何嘗不也如此?
《0是》
0是開始,
也是結束,
還意味著什么也沒有發生,
這表述一切皆有可能。
好像一無所有,
卻也毫不沉重,
正與負的分界,
陰與陽的抗爭。
高總是我較為熟悉的另一位禾豐高人與詩人。
早在大學年代,高總就參加過詩社,是典型的校園詩人出身。我和他有相近的經歷,故而日常切磋較多。他看到我在朋友圈或者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小詩,偶爾會即興創作唱和作品出來,私下發給我欣賞。
這是詩歌愛好者之間最淳樸的交流方式,讓人仿佛回到青春洋溢的大學時代。我非常開心,常常想,只有彼此信任,相互喜歡的人,才會如此松弛,如此自然。
高總樂于分享,當然是我的榮幸。我在個人公眾號《我們》上發布了他的一組詩歌,閱讀量進入了這個詩歌號的詩歌傳播力前三名。他的詩句,亦屬哲思一路,沒有無病呻吟,亦少絕望感傷,是歷盡千帆后的執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堅韌。
這是其中一首,摘錄如下。
《關于冬天的思考》
我不喜歡在冬天
思考 過冬的事情
寒冷會凍僵我的思維
有人說你可以去三亞
可是那里沒有冬天的感覺
在寒冷的夜晚
最好想溫暖的日子
在夢里失去感覺
好過瑟瑟發抖
不解風情的鳥
總是叫醒假裝入睡的我
于是我與她勢不兩立
我是那個迎著風
吹口哨的人
那個不討人喜歡的造謠者
我發現了雪底下黑黝黝的洞口
秋天的時候我從這里看到了積雪
絕大多數詩人,其實都是非常驕傲的。驕傲的詩人,往往會有潔癖,會有內心的責任感,他們帶領的企業,會更加追求完美,更明明德,更親民,更止于至善。
禾豐三十周年,既是一家農牧企業的豐收,也是一群詩人的豐收。三十而立,正當壯年。禾豐未來的坦途,定然更加寬闊,更加豪情萬丈。
謹以此文,向禾豐表達衷心祝賀,向禾豐的詩人們表示衷心祝賀。最后再重復一遍,人生在世,唯有詩歌與豬不可辜負。禾豐的各位君子,忙碌豬事之余,請別忘了,繼續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