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臺身價不菲的檢測設備,在資深專家的操控下,為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材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層層檢驗把關,確保動物飼喂環節和后期加工生產環節安全。
8月29日,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遼寧禾豐牧業,以全國排名第267位的實力,喜獲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美譽。當日,記者跟隨沈陽市委宣傳部媒體采風團來到位于沈北新區的該企業采訪,實地探秘了禾豐牧業產品超級嚴格把控過程,從中可以看出沈陽市委、市政府對沈陽農副產品安全的高度重視。
投巨資把控營養關和安全關
禾豐牧業擁有專門的研發檢測中心,已累計投入超過5000萬元購置世界一流的檢測和實驗設備,全面提升研發檢測能力。
技術人員韓金指著化驗室里一臺臺神秘的“龐然大物”告訴記者,禾豐牧業有多個化驗室,記者當天參觀的是化學檢測室,嚴格把控出廠的成品和飼料產品不含有任何非法獸藥或抗生素,還要檢測原材料和出廠成品農藥殘留是否超標。
“化驗和檢測不僅僅要為安全站崗,還要為營養把關?!表n金舉例子說,有一臺設備是專門檢測氨基酸含量是否達標的,確保產品營養均衡。
研發,是禾豐牧業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截至2017年底,禾豐牧業已擁有75項專利,其中半數以上為授權發明專利,榮獲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科學技術一等獎,多項省級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5月,榮聘全國著名病毒學和人畜共患病學學術帶頭人金寧一院士為集團科學顧問,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記者體驗肉產品加工超嚴程序
當日在禾豐牧業,記者切切實實體驗了一把深入肉產品加工車間的“艱辛”。
一進入肉產品出口車間,記者被要求首先戴上一層粉色帽子,把所有頭發都籠罩在里面,戒指等金銀首飾都不能隨身帶入。繼續往前走,進入更衣室,戴上只把眼睛露在外面的頭套,再把類似于防化服的專業服裝穿上,最后還得把已經套上襪套的腳放進一雙超大的靴子里。
層層武裝后,來到風淋通道,若不是事先知情,說不定會被兩側突然涌出的大風給“吹”毛了。這個環節,是為了防止將身上毛發、灰塵等異物帶入車間。接下來洗手、消毒,戴上手套,最終才得以進入車間。
記者體驗的這一系列進入車間過程,就是車間員工每日進入車間必須經歷的全副武裝過程,全身上下,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確保產品不夾入任何雜物,而且包裝好的肉產品還要接受金屬探測、X光機檢測,防止產品夾帶金屬物。
肉雞全產業鏈安全可追溯
經過10年的穩健發展,禾豐牧業目前已形成涵蓋肉種禽養殖、孵化、飼料生產、商品代肉禽養殖、肉禽屠宰與加工、調理品與熟食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模式,有效確保了各個環節的生產供應,提高了經營效率,從源頭開始對飼料生產、肉禽養殖、屠宰、肉品及食品加工等全過程實施食品安全控制,實現了通過標準化管理與流程化作業將生物安全、藥殘控制和加工過程的衛生控制有機整合,最終達到食品安全可追溯。
2017年,禾豐牧業肉雞產業化板塊繼續努力打造智能化綠色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目前旗下已擁有近40家公司,主要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河南等省。2017年白羽肉雞屠宰量達到3.92億羽,摘得全國白羽肉雞屠宰重量桂冠,并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十幾個國家;12月,禾豐首批肉雞熟食品出口日本,標志著禾豐食品品質得到了世界上最嚴苛品質市場的認可。2017年發起設立遼寧省綠色肉雞聯盟,致力于為百姓餐桌提供優質安全可追溯的白羽肉雞產品。同年禾豐牧業進軍蛋品領域,目前月均提供量可達1000噸。
國內較大飼料智能生產線將投產
當日記者走進了禾豐牧業即將投產的智能化預混料工廠,是目前國內單個工廠產能大、設備設施配置先進的預混料工廠,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國內領先,通過采用世界先進的生產AID控制系統,從原料入廠、生產加工、成品出廠三個階段進行精準把控,確保產品質量,實現全程可追溯。
禾豐牧業于1995年4月,由以金衛東先生為核心的七位創始人共同發起創立,業務范圍以飼料復合預混料、濃縮料、配合料為主,并涉獵國際貿易、生物制藥、飼料機械、養殖設備、畜產品屠宰、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
禾豐牧業目前已發展成為飼料業全國前十強的企業集團,旗下擁有百余家企業。目前已經在朝鮮、尼泊爾、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伊朗等多個國家建立十個工廠,同時大力開展飼料、飼料原料、和食品的進出口業務。2006年10月,禾豐牧業與擁有百年歷史的荷蘭德赫斯公司正式合資,德赫斯公司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與禾豐牧業自身技術積累碰撞融合,相得益彰,禾豐牧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在短時間內躍入世界之列。(完)
編輯:古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