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飼料行業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到目前產值達到2600億,產量超過一億噸,位居世界第二,應該說創造了奇跡。但是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似乎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有許多新的變化趨勢值得我們關注和做出必要的反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飼料行業產量的增長可能會由高速增長期步入平穩增長期。
如果過去二十年飼料行業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自于中國城市中、高收入人口比例持續高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那么今后農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口對食品消費增長將成為主要的增長點。目前,中國城市人口的消費能力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恩格爾系數的下降呈現減緩趨勢,今后消費的改變主要表現為結構的變化和質量的提高,而數量的提高會變得比較平緩,這也同我國政府把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三農”和提高低收入的生活水平上有直接關系。農村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都是巨大的,但同時推動起來的速度也將是緩慢的,是一個長期工程,所以依賴于低收入人口的需求拉動的飼料行業不會上升很快,當然這也和目前畜禽及水產品相對供大于求有直接關系。
二、飼料企業已經開始進入整合提升期。
應該說最近兩三年畜牧飼料業高利潤的情況雖然使企業的數量增加了很多,但是并沒有阻擋住大型企業超速發展、高速整合的步伐。2004年位居全國前十位的飼料企業集團飼料總產量達到185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1.5%,比2003年提高了3%,而前三十名的總量已經超過了40%。2005年規模化大集團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速度,如果不是這兩年行業利潤好,早有大量的中小企業被淘汰出局。2006年隨著養殖業利潤的走低和飼料原料價格的調整,飼料行業發展速度將會逐漸下降,在微利經營的情況下,將有許多規模小、能力差的企業迅速退出,同時,很多大企業將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和資金優勢進行更多的資本運作,通過并購實現自己的戰略布局并進一步推進自己的“帝王之夢”。
三、外資企業開始了在中國的第二輪投資擴張熱潮。
這一次同上一輪明顯的區別是:他們大多已經熟悉或者掌握了在中國經營運作的基本規則和市場特點,有的還擁有了前期在中國運作的寶貴經驗,是有備而來的,并且來勢兇猛!他們將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在中國發展他們的業務:一是獨資在全國建廠布局,比如普瑞納、大成、希杰等;另一類將通過合作并購、投資入股的方式在中國謀求發展和獲取利益,比如說ABN、生力、泰高等。應該說不管哪一種方式都同以往不同,都是非常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中國未來的市場必將是部分民營企業同大型跨國集團之間的較量!這也迫使中國的大型企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么快速做大做強,要么同外資企業合作聯盟。
四、飼料企業專業化運作程度會大大提高。
一方面,每一個公司都會力圖從某一方面突破,通過投入更多的資源確定自己的優勢領域,開發自身成長的源泉。因為大家已認識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中,要在多個領域齊頭并進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聚焦才有可能實現突破,實現以點帶面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更多的公司試圖通過集中力量密集化運作的方式搶占和鞏固市場。再有市場的不斷細分也迫使企業不得不在更為狹窄的領域內尋求領 先。因為許多產品多元化的公司正在感覺到越來越多的產品失去生存能力,如果不把現有的仍有生命力的產品提高發展,而把精力投入到拯救瀕臨死亡的產品上,結果只能加速自己的衰退。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通過專業化和規模化能夠大大降低成本和提高競爭力,所以專業化正在由被動行為變成主動行為。
五、飼料產品多樣化和品牌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和品種改良速度的加快以及科技知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愿意接受新產品和新技術,同時,這幾年畜禽產品價格比較高也促進了高科技產品的推廣,為產品創新和品牌運營創造了豐富的空間。再有,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許多公司密集化運作的市場策略都使品牌更加多元化及新產品更加層出不窮。
六、飼料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綠色安全將成為新的熱點。
激烈的市場競爭是產品質量的推動者;同時疫病的頻繁發生,越來越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對飼料產品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育種工作的巨大進步也是功不可沒;還有國家質量監督檢驗部門和行業協會的嚴格把關、大力宣傳更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飼料產品的質量提高還會進一步加快,并且還能使生產高品質產品的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產品附加值。
七、企業之間的競爭由點式競爭上升到整個產業鏈上的競爭,廠商戶三者關系正在發生新的改變。
廠商戶關系由過去的買賣關系轉變成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他們以往的一對一的簡單競爭關系發展成為現在的復雜的團隊化競爭關系。這使他們由關注彼此之間的競爭,轉變為思考如何通過協作共同打敗競爭對手,實現共贏式的發展。
八、更多的企業將由單純的橫向擴張轉變為在產業鏈內向縱深發展。
因為這樣做不僅是飼料行業全世界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我國許多大集團成功的經驗。在我國存在養殖高度分散,養殖戶技術和管理水平比較低,資金薄弱,抗風險能力差,畜禽產品銷售網絡不健全等諸多因素,使得產業化運作更加符合國情,更能夠合理地分配利益,使養殖者的積極性得到保護。而企業集團通過提供種苗、飼料、疫苗、獸藥、科技指導并回收產品,再經過深加工成為優 質食品,統一銷售,從而獲得了更多的利潤和更加忠實的客戶群體,更加具有競爭力。
九、大的企業集團開始真正在研發上投入資金和力量。
過去幾乎所有企業在產品研發上只是停留在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實驗上,很少有企業真正設立專門的機構、人才和設施用于研發,而小企業更是只能夠在模仿創新方面做一些簡單的所謂的研發。現在已經有許多大型飼料企業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并同相關科研單位建立起長期合作,共同進行針對未來市場需求的研發。
十、品牌建設成為諸多企業的共識,注冊商標和品牌塑造已經融入到了優 秀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之中。
整個飼料行業正在發生著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些,不過我認為以上十點是重要的,所以提出來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