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業必定有成功的戰略,戰略是企業競爭優勢的強化與持續。中國企業經過四十余年的商海錘煉真切品味到了商品經濟的苦與樂,成功的喜悅、倒閉的哀傷交替循環。我們感嘆: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5年,為什么日本的企業平均壽命13年?美國的企業平均壽命45年?除了缺乏戰略的定位外,其實中國企業更缺乏基礎管理。企業成功戰略實施的背后是標準化操作與創新團隊的強力支撐。麥當勞憑借一本厚厚的質量管理手冊成功擴張全球20000余家連鎖店;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依靠JIT適時管理雄踞全球;華為將東方的“人治”與西方的“法治”管理理念碰撞、結合,向管理要效益。隨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來臨,企業應從創新和低成本擴張入手,強化企業競爭優勢。所以成本控制是基礎管理的基礎。
成本控制的幾個思路:
1、吝嗇與浪費,同樣是成本控制的誤區
浪費無疑加大成本,有目共睹。但成本控制也會走向另一個誤區,刻意追求單位價格的低,而不是系統價值的大。比如飼料企業制顆粒所用煤,用價格低的鍋爐啟爐慢,燃燒值低,鍋爐損耗大,經測試每噸顆粒料成本反而增加。有時,高質高價的去皮豆粕比普通豆粕更能降低濃縮料成本。一張紙兩面寫如非正式公文則為成本控制,否則視為浪費,因為形象損失成本更大。
2、要有一個緊縮的預算
我們不因某個事物僅僅存在就接受它們。每一個員工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在浪費,是觀念與工作慣性所致,更因為缺乏標準,所以要有一個緊縮的預算。預算在費用發生之前,方可控制。如在財務報表之后,費用已經發生。所以企業各部門應成立成本控制小組,制定預算標準,動員全體員工改變觀念、集思廣義,共同完成目標。嚴禁預算超標,要配以獎懲制度。
3、重視時間成本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是講時間的價值。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企業從經理到員工忙碌而無序,應急、突發事件不斷出現。如緊急定貨,導致生產計劃改變;生產中設備出現故障,緊急搶修過程又發現缺少某個零件需要購買;還有停工待料等,不一而足。效率低下、空耗時間的成本比浪費更嚴重,究其原因是沒有計劃和預防。時間管理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天要做重要而不急的事。而事實是經常看到經理和員工在做不重要而急的事。
4、遵循20/80原則,從重點抓起
無論從采購原料到各部門費用,仔細分析會發現80%的成本實際來源于20%的原料和費用,所以掌握住極少的20%便可控制80%的成本。比如營運控制油費、維修費,生產控制住損耗、煤、電等。從重點抓起,逐步深入。
5、壓低庫存,提高資金周轉率
庫存實施ABC管理法,可達到減少庫存的目的。A為緊俏或價格上漲的原料,B為貨源與價格相對穩定的原料,C為容易購買、價格穩定的原料。所以減少庫存的方法是加大A類原料,縮小B、C類原料,達到提高資金周轉率,降低利息成本的目的。美國戴爾電腦公司定單制運作已經基本實現零庫存管理。雖行業有差異,但隨著社會服務化的加強,零庫存管理已成必然趨勢。
6、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你用的人多,你需要的人員更多。增加一個人員,就增加一份檔案、一份考核、一張椅子、一盒名片、一張飯卡、一本稿紙、一只筆、一張工資卡和多次的溝通……這些事情需要許多人為其服務,所以增人不如靠內部培養提升來替代好。三個和尚沒水吃已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許多企業人滿為患、效率低下、人力成本無形增加的現實寫照。用人要精,用人要少。
毋庸多述,企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管理將更加精細化。禾豐要實現三年倍增計劃,必須要進行成本控制,必須要實行精益管理。請全體禾豐人從現在做起。日本企業家講,成本控制就是將干毛巾擰出水來。我想,還是先把濕毛巾擰干吧!